5月12日晚23点档,东方卫视《下一站》最新一期以“时刻四重奏”为主题,穿越上海的街头巷尾,在挂钟的机械韵律与人文温度中,探寻时刻的多重奏章。
走进徐师傅家中,数千座上海钻石牌闹钟的滴答声如潮水般涌来。这位因工伤转为钟厂门卫的白叟,却在年代的浪潮中成为“守钟人”。他用20万积储与25年年月,拯救了近10万座即将被毁掉的老钟。每一座钟都承载着家庭回忆与城市头绪,仔细寻觅一下,那个“鸡啄米”的卡通钟,还有嵌满钻石的细马钟,不仅是机械的自豪,更是几代人的幼年底色。用螺丝刀与润滑油,修正的不仅是齿轮,更是那些被时刻忘记的温度。
显微镜前的迈特是一个在我国生活了九年的老外,他关于我国文明的酷爱可以说是溢于言“表”。在他的手中,老表盘变成韶光画布,上海豫园的飞檐斗拱与东方明珠并置,青花瓷的青花在表盘上晕染,长白山的松针与唐三彩的釉色交错。那些因年月破损的表盘,因他的执笔被赋予重生。在迈特的眼里,显微镜下的每一笔都需精准到毫米,犹如时刻代表着永久,也记录着瞬间。
走进我国独立制表师的四位代表之一,郭鸣的工作室,他正用古玩制表东西,为每一块表注入魂灵。由他创制的“嫦娥奔月”表,以跃动的玉兔为秒针,以流云为时分针,将我国神话归入方寸表盘,反面克己的机芯含有100多块零件以及17颗宝石,呈现出异样的机械美感。他对机械工艺的极致寻求,是对文明传承的厚意表白。
当镜头来到上海交大博物馆的“韶光音乐会”,百年古钟与音乐机械正奏响跨过时空的交响乐。1675年的英国灯笼钟、拿破仑的马车钟、175年前的古玩音乐钟、1911年的唱盘留声机……每一件展品都是时刻的见证者。而92岁的李大来先生,这位保藏了3200件藏品的“理工男”,用终身的积储将这些“会呼吸的文物”带回我国。他捐献的19世纪音乐钟,具有20个音锤,能奏响7种古典乐曲,其音色如天籁般清越。
城市生活看望类节目 《下一站》 东方卫视 每周一22:40播出 -解锁城市多元魅力-